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产业正式迈入TWh时代。大东时代智库(TD)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将达到1.15TWh,同比增长28.1%。其中,中国企业动力电池出货量约为920GWh,占全球市场占有率的80%。与此同时,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达到335GWh,同比增长71.8%,中国企业储能电池出货量约为310GWh,占比高达92.5%。
由于锂电池及电池材料行业在 2022-2023 年经历快速扩张,2024 年逐渐进入产能释放高峰期,市场之间的竞争加剧。尤其是在中国市场,随着头部企业逐步扩大规模,行业中小企业面临巨大竞争压力。为提高竞争优势,厂商积极采用降价策略抢占市场占有率。尤其在动力电池领域,降价成为主旋律。部分材料行业如锂电铜箔等也已进入成本支撑阶段,企业纯收入承压严重。
储能电芯领域同样面临价格战。根据大东时代智库(TD)调研,11月储能电芯价格持续走低,瑞浦兰钧、海辰储能电芯单价最低跌至0.27元/Wh(含税)。降价策略虽然短期内刺激销量增长,但企业盈利空间大幅缩减。2024年上半年,瑞浦兰钧储能电池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6.5%下降至3.2%。长久来看,低价策略难以持续,企业需寻找新的盈利模式。
大东时代智库(TD)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和中国储能电池市场出货量增速均超过70%。
各国都在积极推动新型储能技术发展和项目建设,除了美、德、中、澳洲等主要国家,中东、非洲、拉美等新兴地区也在全力发展和筹备储能项目。中东地区尤其是阿联酋和沙特国家,储能项目容量大;而东南亚的储能需求分散,单个储能项目容量规模小但数量多。东南亚国家中菲律宾的储能市场进展最为快速。
储能新增装机量大多分布在在电网侧大型储能项目,同时积极推动非锂长时储能技术。经合组织(OCED)开放1亿美元资金支持试点规模的储能示范项目。
从单一户储往多元化方向发展,伴随着政策补贴下滑叠加整体经济下行,户用储能需求下降,今年8月-12月,德国户储新增装机规模连续五个月下滑,但2024年户储侧新增装机量仍占80%以上。发电和电网侧储能成为未来主要驱动力,11月新增装机量创新高,达146.0MWh,环比增长309.0%,同比增长94.1%。
储能项目建设活跃,着重关注长时储能(8小时之后),以应对传统燃煤发电站退役带来的挑战,需要高度灵活的长时储能系统以在极端日内时段和风旱天期间提供备用发电。
储能新增装机量中,电网侧储能占比最高(69%),独立储能占主导地位;电源侧储能次之(25%),新能源配储为主;用户侧储能占比最低(6%),以工商业储能为主。
受地缘政治和贸易壁垒影响,全球锂电池产业链面临重新布局的挑战。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IRA)提供补贴和减税,吸引企业在本土建设生产基地。欧洲电池联盟(EBA)和欧盟委员会通过《绿色协议产业计划》,加速本土电池产业链建设。中国电池厂商也在积极布局海外生产基地。例如,宁德时代与Stellantis合作在西班牙建设大型磷酸铁锂电池工厂,投资高达41亿欧元;国轩高科计划在斯洛伐克和摩洛哥建设年产20GWh的锂电池项目,投资总额约191亿元人民币。墨西哥也在考虑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外资企业本土化生产,预计2025年这一趋势将进一步深化。
随着市场之间的竞争加剧,电池企业面临更加大的技术升级压力。磷酸铁锂(LFP)和三元锂电池技术路线竞争非常激烈,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技术及其材料研发加速。储能方面,混合储能技术加速应用。2024年前十个月,混合储能项目新增装机总规模达1.4GW/4.6GWh,容量占比8%,主要是采用“磷酸铁锂+其他储能技术”模式,如磷酸铁锂+液流、磷酸铁锂+钠离子、磷酸铁锂+飞轮储能等。
6C快充电池成为技术角逐焦点。巨湾技研是该领域的先行者,其6C版巨湾XFC极速快充电池于2022年量产,并出货给广汽埃安、创维汽车等车企,又于2023年领先发布8C超快充巨湾凤凰电池。2024年,宁德时代、欣旺达、亿纬锂能等厂商相继发布6C快充电池,预计2025年动力电池行业将全面迈入6C快充时代。
大容量储能电芯是发展的新趋势,主流产品从280Ah迭代至314Ah,并朝着500+Ah方向发展。截至目前,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瑞浦兰钧、雄韬股份、海辰储能、蜂巢能源等厂商均已推出500+Ah大储电芯。2024年12月,亿纬锂能60GWh超级储能工厂一期投产,成为业内首家量产600Ah+大电芯的厂商,预计2025年500+Ah储能电芯将开启规模化量产。
2023年底,大东时代联合罗兰贝格发布的《2024年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产业展望报告》对2024年重点技术进行研判,认为2024年将成为大圆柱电池集中量产元年,固态电池平均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将达400Wh/kg,无钴电池平均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将达250Wh/kg。
回顾2024年,大圆柱电池产业化进展顺利,但46系大圆柱电池面临工艺复杂、良率低等问题,尤其是全极耳设计带来的焊接难度的增加和干法电极技术的突破仍是瓶颈。目前行业正积极克服这些困难,2024下半年加速放量。
而固态电池和无钴电池在2024年的整体表现相对没有到达预期,截至目前,实现量产的固态电池产品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集中在300-400Wh/kg,大部分发布的400Wh/kg以上的固态电池产品尚未实现量产。已经量产或小试的≥400Wh/kg的固态电池最重要的包含浙江金羽新能的无际高能(H)版电池(450-550Wh/kg),欣旺达第一代全固态电池产品(400Wh/kg)等。全固态电池的发展受限于其生产的基本工艺及设备、高昂的成本、电解质材料有待突破以及界面反应难题等,业内预计2030年后才能实现放量。而无钴电池的发展主要受限于目前开发企业势单力薄,且因磷酸铁锂技术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企业在无钴电池上的研发投入相对较少。
伴随着2025年的开启,大东时代对2025年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发展的新趋势做出以下判断:
价格方面,大东时代预计2025年动力电池全年均价将继续下行,但降幅缩窄:一方面随技术的慢慢的提升,电池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提升,能耗下降,良率提升,有望促进降本。此外,随技术的慢慢的提升,铁锂电池的续航能力和充电速度逐步的提升,在动力电池中渗透率稳步提升,拉动整体动力电池价格下行。另一方面,2025年电池材料扩产情况将得到控制,产能过剩情况有望缓解,电解液、磷酸铁锂价格将有所企稳,支撑电芯价格降幅控制在一些范围内。
出货量方面,预计2025年全球及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分别增长19.8%、22.3%,中国市场占有率提升至81.6%。这主要是受益于下游电动汽车的需求带动,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有望延续,且在今年补贴政策效果非常明显的情况下,明年或将加大补贴力度,预计2025年中国电动汽车总销量将达到 1387.0万台,同比增长约24.1%,BEV占比57.1%。
价格方面,大东时代智库(TD)预计2025年储能电池低价竞争情况有望改善,但整体均价仍将延续下行。储能电芯技术进步,推动电芯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持续提高,带动电芯及系统成本下行,此外,电芯产品良率的提升也在推动降本。
电池出货量方面,预计中国储能电池2025年出货量增速为38.7%,达430 GWh。主要驱动因素包括电池厂新建和扩建储能电池工厂、政策推动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及新兴市场储能项目增加,沙特、印度等地区未来将陆续有GWh级订单释放。但在2025年全球储能市场,美国储能政策的变化是需着重关注的风险因素。受特朗普鼓励传统能源政策影响,美国储能相关税收抵免政策于2025年或被更改,同时美国的能源政策或将重新聚焦于提高石油和天然气产量,而储能项目将延迟或停滞,因此大东时代对于美国2025年储能新增装机量预期值大幅下调,预计为32.0GWh,同比-5.8%。同时美国作为世界强国的风向也可能进一步影响别的地方国家,对世界能源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2024年,锂电行业在产能过剩、价格战、储能市场增长、本土化生产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经历了深刻变革。展望2025年,随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推动,锂电行业将继续保持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但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开云官方在线登录_开yun体育官网入口下载安装_云开站APP官方网站 Copyright© 2008-2019 备案号:鲁ICP备19004525号